国内 ESG 发展较晚,但其“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核心理念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自 2017 年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首个 ESG 指数——“多米尼400社会指数”(后更名为 MSCIKLD400社会指数)发布,该指数由标普500 成份股中400家社会责任评价良好的公业协会发起并开始 ESG 专项研究,积极推广、倡导ESG理念。2018年6月起,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全球指数。为此,MSCI公司需对所有纳入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ESG研究和评级,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将会被剔除。此举推动了国内各大机构与上市公司对ESG的研究探索,相关政策与监管文件亦陆续推出。国内ESG投资在2016年后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相比欧美国家起步很晚,但发展却很迅速。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绿色、可持续、ESG 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已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长36%。
2022年 4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下称《指引》),自 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该指引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有利于加快国内 ESG 信披与 ESG 投资的发展进程。
2022年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业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要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ESG在中国发展的经验洞察
1. 企业若要对ESG事项进行有效的报告和管理, 企业董事会层面的支持必不可少。
董事会层面的支持是确保ESG工作取得成功的首要和关键因素。不管最初的动机是来自个人信念、投资者期望、监管要求或是长期价值创造的愿景,董事会的支持都是开展ESG工作的第一步。一旦将ESG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企业领导者就必须向企业的各层各级传达他们的支持,并配置相应的资源和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支持ESG绩效评估和报告工作。董事会必须制定相关战略,将ESG纳入企业经营规划,并建立一套机制,来识别主要的风险和采取合适的风险缓释措施。可以考虑建立一个ESG或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来监督用工实践、反腐败、气候风险管理和去碳化等事项,但董事会必须维持监督角色并提供相应指导。
2. 高增长企业必须摆脱对眼前收益的追逐,转而实施目标明确的战略,要考虑广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投资者正日益推动这项进程的发展。
对于那些过了初创阶段、目前正在快速增长的企业而言,开展ESG工作通常需要它们摆脱创始人驱动的模式,不再只是关注每个季度的营收增长,而是转向目标驱动的企业战略,要考虑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投资者正日益推动这项进程的发展。这可能会产生一些短期的成本,比如招聘ESG专业人士或建立内部ESG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和报告系统。但是,这种做法会产生长期的效益,比如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挖掘ESG相关的发展机会,提高消费业务的品牌价值,降低资本成本(通过参加ESG指数或者进行绿色融资),以及降低碳排放、废弃物或资源消耗等。此外,还可以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建立声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那些价值取向一致的新一代人才。
3. 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相比,ESG因素在业务战略制定与ESG风险及机会管理中的整合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有意义的信息。
过去十年,许多企业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通过志愿者项目或者投资成立慈善基金会等形式,对所在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开展的工作往往聚焦社区教育、减贫、环境保护和其他重要问题,并不一定融入了公司的核心业务或增长战略,且往往由企业传播部这样的单独部门来进行管理。毫无疑问,这些活动非常有意义,但要转变为今天的ESG工作,就需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全面纳入风险分析和重要的企业经营决策,比如将用工实践纳入供应商评估或保障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纳入ESG指标还有助于发现更多机遇。ESG策略还要求为投资者提供关于商业模式风险和可持续性的完整信息,以此改善资本配置。
4. 成功的企业在开展ESG工作时,都通过实质性评估,重点关注那些和业务经营最相关的问题。
面对新的ESG报告要求,一些企业会采取合规推动、逐项核查的策略,编制一份报告,罗列出涵盖所有ESG指标的数据,包括许多和业务活动不相关的数据。对于投资者、企业以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这样的报告价值非常有限。企业如果能够开展实质性评估和制定战略决策,聚焦最为相关的问题,并明确详细的实施计划和目标,激励绩效和评估进展,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研究表明,企业如果能聚焦对企业经营具有实质影响的ESG问题,而不是不加区分地在所有问题上开展ESG工作,则会实现更好的绩效。香港交易所向市场提供了许多指导材料,例如”如何编备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汇报指南”,”在ESG方面的领导角色和问责性:董事会和董事指南”和”迈向良好的企业管治和ESG管理”。企业可以使用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的“实质性地图”(SASB Materiality Map ®)等其他工具,从而采取更有覆盖性的策略。
5. 中国企业在改善ESG报告的过程中,经常遇到ESG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业务部门和供应链也往往缺乏ESG知识。
随着企业纷纷开展ESG报告工作,以满足监管者和投资者的要求,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挑战开始出现:缺乏ESG专业人才,难以推进相关工作;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业务合作伙伴缺乏ESG知识。大多数人对环境、多元化、包容或劳工权益等概念有所了解,但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沟通或培训,才能有效管理相关风险或加深员工对ESG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数据隐私等不断变化的各项问题。企业通常会招聘ESG专业人才进入集团层面的ESG 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设立数据采集和报告系统。与此同时,这些专家会针对战略和风险管理,向董事会级别的ESG或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建议。
6. 供应链面临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是来自全球品牌的要求),日益需要注重和披露可持续发展实践。
供应链的可持续实践及其信息披露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来自全球知名企业和欧洲企业客户的要求尤高。制造业企业面临升级可持续实践的压力,比如遵守全球报告倡议(GRI)组织的可持续报告标准;制定科学的减碳目标;或者获得最低标准的可持续评级要求(比如获得EcoVadis银级认证)。
注:本文整理自《ESG报告:助力中国腾飞聚势共赢》。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