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经济动荡、公共卫生危机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追求长期主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增长确定性的新商业文明浪潮正在形成,众多企业积极投身ESG建设与实践。
基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洞察,复旦MBA率先将ESG融入培养体系中,教学相长的同时,不断完善更新,贡献本土ESG洞察。复旦MBA将推出系列特稿,分别从培养体系升级、ESG第一课堂必修课、ESG第二课堂的前沿实践以及ESG与商科教育跨学科的交融互通等维度直击这一未来发展模块的首门必修课程的重要意义。
本期内容,将跟随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冯天俊教授的视角,从宏观商业环境变化洞察、复旦大学MBA项目培养体系升级,到新设的“聚创领导力”职业生涯全周期领导力规划,畅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ESG”。
ESG被设为复旦MBA新培养体系当中“未来发展模块”的必修课程,其背后的考量和原因?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首先,从整个宏观环境来看,我们当下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科技领域的企业还是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企业,如果希望做到基业常青,科技和商业向善成为其底层的商业逻辑和驱动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在其所在行业中占据引领地位,就一定要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做出前瞻性的战略设计和投入。
这个战略设计的最根本驱动力是来自于企业的客户,无论是C端消费者还是B端客户,他们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底层需求是要求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较下的差异化。因为它们之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可能相似,那么真正决定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就是它在ESG三个方面的投入、设计和实施。这是客户认为最重要的方面,也将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从宏观环境上说,我们认为复旦MBA应该将ESG设为必修课,并纳入未来发展模块中。实际上,外部的商业环境也在呼唤我们的商学教育,要把ESG作为一门独立的、非常重要的课程让MBA学生来学习。
其次,从我们内部的环境来看,MBA项目去年经过了长时间的内部研讨,对培养体系做了全面升级。通过这一新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我们希望自身持续成为全球MBA教育的创新引领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成为真正改变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商业社会领导者,以此为方向,具体有五点培养目标。
因此,在我们的整个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MBA学生经过培养后要具备ESG意识,这是在原先的培养目标中没有特别明确的。我们希望复旦培养的MBA学生在未来成为商业社会领导者时,能够从ESG的角度考量和决策,成为有ESG意识的全球公民。
顺便说明一下,我们在这一版本的培养目标中明确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即在ESG方面培养学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之前在ESG方面做得不够或者内容不多。事实上,复旦MBA一直非常重视ESG的理念及相关的教学。例如,此前,全日制MBA有一门必修课程是《商业伦理》,其核心理念就是ESG的底层逻辑和体系,当我们教授专门的ESG课程时,两门课程的底层逻辑是互通的,并且还会融合其他领域的理论,例如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
在职MBA项目中,之前有一门《管理沟通》课程,涉及到如何在商业环境中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商业向善,这其实也是ESG的相关内容之一。因此,复旦MBA已经拥抱了ESG理念很长时间了,只不过通过最新的培养体系升级,第一次明确将其作为培养目标之一提出。
第三,我们计划今年重点将学院的科创战略和影响力目标整合起来,开展“聚创领导力”项目,针对全体MBA学生,尤其是即将进入学院的新生。该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与提升MBA学生在职业生涯全周期内的领导力,意味着学生从申请到进入项目学习,再到毕业成为校友,都能通过这个项目来全面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水平。
我们将这一块分成了五个层面,其中包括五个维度的领导力。第一个维度是“自驱力”,它让一个人能够自我管理,认识自我,建立成长性思维,并刷新自我。第二个维度是“凝聚力”,需要从管理自己转向管理他人。这就需要了解他人、沟通协作,增加影响力,管理冲突并与伙伴组建团队。第三个维度是“决策力”,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制定决策、管理不确定性以及推动决策落地的能力。第四个维度是“科创力”,需要紧跟国家和管理教育发展的趋势,建立开放性思维,提升对科创行业的洞察力,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变革。
第五个维度非常重要,暂且称之为“生态力”。这个角度要求学生更多融入社区,并成为社区的领导者与变革推动者。过去,我们关注的领域只有自己、他人和组织,但现在我们的学生需要引领整个科技创新的未来趋势,最终要成为一个社区的领导者,成为商业社会的领导者。这意味着要将社区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包括环境和社会因素,比如所在企业的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股东和内部投资者等都纳入考虑。这也将最终成为领导力的核心来源。
因此,我们希望培养学生能够关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和福利,培养利他共赢的思想,从而提升社会影响力。总结一下,就上述三个层面的因素,使得我们决定将ESG纳入必修课程,并将其归入未来发展模块中。未来发展模块需要培养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的思维,或者说,具备成为22世纪商业社会领导者的素质。这是因为,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是科技向善和商业向善的竞争,这就是底层的逻辑。
从同学们目前的反馈来看,他们对ESG课程的接受程度以及评价都很好,这是期望之中的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当时推出这门课程,的确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因为ESG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师资,而是需要在现有师资中去开发,从零开始构建这门课程。不过,我们得到了来自学院ESG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在2022级MBA的12个班级中全面推开。此外,ESG发展至今,不同的行业和利益相关者对这个概念的认知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确保这门课程首先能站稳脚跟,同时还要能出彩。期间尽管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我们在项目层面支持了老师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争取这门课程推出后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成功充满信心。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告别完全追求效率和高速增长的阶段。商业环境越来越注重消费者的福利、环保和社会责任,这些关切都来自于现实环境。另外,现在的MBA学生主要来自90后、95后以及“Z世代”。这一代学生本身就深度接受ESG理念——尽管他们可能自身尚未对此“自觉”,因此他们在学习时,并不需要我们从头去教他们这些理念,而是需要通过ESG课程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让他们了解ESG在商业世界中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应用ESG,并且用ESG理念引领企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了解,我们对这门课程有很高的期望,相信它将会非常出彩。
我认为这门课程与ESG本身有相似之处,就像ESG关注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一样,这门课程也是通过各方努力完成的,包括授课老师、学生、学院和项目。我很高兴看到课程推出后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而且大家都觉得它超出了预期。这初步实现了我们对课程设计的目标。当然,这门课程将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持续改进,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出色,将成为学院在ESG教育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复旦管院如此重视ESG,您觉得与复旦的精神传承是否相关?
当然。老一辈复旦人所提倡和坚持的精神是“团结、服务、牺牲”这六个字,这在今天依然十分重要。“牺牲”代表了奉献精神,这与ESG理念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福祉是高度一致的。每年,我都会在MBA新生入学向导活动上向他们提问:“作为一名新的复旦人,复旦对你们意味着什么?”对许多同学而言,复旦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同时注重社会责任的学府。因此,学生们也期望课程中能够体现这种精神。ESG课程非常独特,与其他商业导向的课程不同,它不仅有ESG方面的探讨,更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成为复旦人后,“复旦”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