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刘益 郑萃颖
编辑 | 郑萃颖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过去两年里,国内对于相关话题的讨论也逐渐火热。不同企业都在推出自己的ESG报告,各大金融机构作出相应的绿色金融实践,碳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在推进过程中。界面新闻近日采访了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环境经济学副教授张俊杰。
张俊杰是环境经济学学者,研究课题涉及空气污染、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作为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和国际环境政策硕士项目的主要发起和创办人,张俊杰也是绿色金融60人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尼古拉斯能源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的顾问委员。
在本次采访中,他分享了对于央国企ESG实践的一些看法。他提到,对于央国企,本土化的ESG评价体系会与国际上的评价结果不同,尤其是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评价体系的差异,张俊杰指出,首先要追求共识,其次要看企业的服务对象和经营市场。
他指出,在现阶段,ESG首先是企业治理的工具,“通过信息披露的方法,来评估企业非财务指标表现的好坏”。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内对ESG、绿色金融、碳市场等话题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张俊杰研究了自2013年我国区域碳市场试点发展带来的碳市场建设经验,以及碳金融工具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同时,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张俊杰提示,要关注社会公平问题,为利益受损的行业、社区和个人提供帮助,寻找一种“渐进的、稳健的过渡方式”。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